构建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初探
2017-05-04 来源:
人民防空警报报知系统,是人防战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保障各级政府和人防部门迅速准确地传递、发放防空袭警报信号的关键设施。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空袭兵器、空袭手段和作战样式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突破性的发展变化,用以往那种各个城市自成体系的防空警报报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需要。为了增强防空警报报知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必须针对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建立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本文对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的必要性
所谓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是指以国家确定的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周边一定距离的“卫星”城市,建立起区域空情同步共享、防空袭指令同步接收、防空警报同时鸣放的现代化防空警报报知网。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使空袭的手段和兵器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如舰艇的航速从10节增大到现在的150节,飞机的航速已从140千米增大到现在的3倍音速(3M)以上;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30--50千米发展到现在的600--2000千米,战略轰炸机作战半径可达12000—20000千米;洲际导弹的作战反应时间不超过1分钟,空空导弹、防空导弹等战术导弹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巡航导弹命中精度可在5米以内,这些高技术空袭兵器通过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可在不同天候、复杂气象和地形条件下,利用雷达盲区,在距地面几百米甚至几十米低空、超低空,以音速、超音速突破对方防空系统,为隐蔽突然地实施大规模空袭作战提供了条件。第五次中东战争,由于以色列运用了电子手段,在贝卡谷地仅用了6分钟就摧毁了叙利亚价值20亿美元的19个萨姆-6导弹阵地和29架飞机。目前,美军只要使用6架F-11或F-15战斗轰炸机就能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300架B-17轰炸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与此相反,由于我们受到远程侦察和早期获取空袭手段的局限,使防空袭的预警时间越来越短促,任务越来越艰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预警时间更短。据分析,从台湾岛西部机场起飞的F-16战机,到达福州上空仅需7-8分钟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警报系统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空袭警报传递越快,预警时间就越长,准备就越充分,空袭造成的伤亡就越小。国外民防分析认为:在现代条件下的空袭与防空袭作战中,预警时间与人员伤亡程度成反比,随着预警时间的递增,人员伤亡数量呈递减趋势。一个城市即使修建的人防工程再多再好,当敌空袭时,如果警报 得不到及时发放,人民群众不能及时进入工程内掩蔽,人防工程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城市的民众伤亡和经济损失是惨重的。可见,建立高效、灵敏、多手段的人防警报报知系统,保证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快速传递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可以简化人防情报传递程序,节省人工接转空袭信息的时间,从而显著提高空袭情(警)报传递的时效性,为人民防空重点城市的周边“卫星城市”在危急关头争取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宝贵时间。因此,建立大区域人防域警报报知系统是“小区域人防”向大区域人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的可行性
从国外的情况看,美国七十年代就建成了现代化全国联网的预警系统,从预警卫星、预警机或远程雷达发现来袭目标到总统收到情况报告,并根据总统命令将空袭警报传到全国各个警报站仅需7分钟时间。英国从获取空袭情报到向全国发出警报,所需时间不超过两分钟。瑞士、瑞典等发达国家也都实现了人防警报报知的全国联网,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从国内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后,通信系统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形成了有线电与无线电、固定站与移动站、普通电缆与光纤电缆相结合的多手段、多种类的信息传输网络,尤其是近几年,信息网络系统的发展突飞猛进,为人防警报系统的大区域性同步联动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电力系统建设也已实现了自动化调控、大区域并网,为人防警报系统的区域性同步联动提供了良好的电力保障条件。近年来,部分城市组织人防`警报试鸣演练时,也进行了“区域性同步联动”的尝试,如福建省泉州市就组织过市带县(市)的人防警报同步联动试鸣演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建立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是可行的。
三、建立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的构想
建立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不仅涉及“硬件”和“软件”建设,而且涉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工作,本着“立足现有条件,着眼未来发展”的原则,应注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建立“可视式”的信息传输网络。在实施人防警报同步联动的大区域风,应当建立各级人防指挥部(所)之间的光纤通信网,通过光端设备,使人防上下级指挥员之间可以实现“面对面”指挥。同时,与空军空情侦部位联网,人防指挥部利用终端设备(如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投影器材),实现重要空情同步共享;与同级驻军指挥所并网,军队的防空袭指令,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显示。这样,既减少中转环节,缩短信息指令传递时间,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又可防止误传误情况的发生,确保信息指令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装配“多控式”的警报启闭装置。在所有防空警报器上装配技术先进的控制盒,利用电脑编成应用软件进行控制。有控制方式上,可实施集呼(所有警报器鸣响),也可实施组呼(选择部分警报器鸣响),还可进行单呼(用于逐台检修、保养)。这种控制方式,不仅有利于战时防空袭报警,也有利于警报器用于平时防灾救灾的报警,达到平战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在控制手段上,既要建立有线控制网,也要建立无线遥控网,以保证对所有警报器实施有效控制。
(三)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保障条件。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空袭作战中,城市电力控制中心是敌人空袭的首选目标之一,因此,城市电力难以保障人防警报系统的反复使用。为了确保在各种复杂的战争环境下人防警报系统不断电,必须研制适用于装配每个警报器的自备电源,台在每个警报器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或风力发电机,也可配备小型汽油发电机等,在市电中断的情况下,由自备电源供电,确保只要警报器不被毁,供电就不间断。
(四)构筑“永备式”的指令发放中心。人防警报指令发放中心通常设在人防指挥部内,这个中心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大区域性人防警报系统”的功能能否实现。在空袭之敌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情况下,必须建立能保障指挥、能长期生活、能有效防护的人防地下指挥所(人防警报指令发放中心)。
(五)培养“高素质”的系统管控人才。现代化的设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管理使用,实现人机最佳结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区域性同步联动人防警报报知系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网络系统,它要求管控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军政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更要熟知人防警报器材的技术性能和具备很强的信息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该系统平时维护保养、故障排除、试鸣活动保障任务和战时检测、调控,以及遭到破坏后快速抢修等任务,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总之,在目前情况下,建立以国家确定的人防重点城市为中心的大区域人防警报报知系统,符合现代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需要,符合我国人防建设的现状,通过一定的努力,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这只是初步的,随着人防事业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必须逐步向建立各省(市、自治区)人防警报报知网、战区人防预警网方向发展,进而建立全国人防预警网。